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

[談談] 那,現在是怎樣~

Dear all:

整個活動從起草到執行,至今也經過約莫一季的時間。
回想初始的概念,有些部分達到了,也有些部分還在嘗試、摸索。

粗略的整理了以下的篇幅,希望大家可以針對目前為止所參與過的各種心得或者建議,藉此提出來討論。

可以直接在本文留言,或者mail到我的信箱。
THANX!!




一、發起動機:不滿之餘,可以更好。

起點是基於不滿,不滿於眼前所有。
不滿與鬱悶是負面的能量,但我們可以採取正面的做法來轉化它。
總覺得還可以做些甚麼,讓我們的生活
更好一些... 朋友間的相聚碰面,提供吃喝玩樂以外的選項?

青春期後段班(自願延畢?)的我們,生活不該只有工作,不論是貨幣存摺,還是知識/美學/健康存摺,都還想得到更多!



二、活動概念:專長交換,共同學習。

「我的朋友」 乘上 「各自人生的所長或所好」 而得到的 「友情智庫」
( My Friends * My Lifes = Thinktank of Us)



三、執行方案:定期聚會,感知分享。

看展、觀影、旅行、閱讀... 所謂感知,意指感受與知識,各類媒體閱聽或體驗的分享。
惟一的入場卷是提供自己所擅長的或者所喜歡的事物。
以彼此的朋友圈為基礎運作的實體互動,網路blog為輔助工具。




四、目前進度:

時間: 2007/12/30(出席7人)
主題: 籌備會 & 惡體悟策展概念 by Amos, 汎思設計 fancy design

時間: 2008/01/26
主題: 建築人的回顧與展望 by Tomy, 汎思設計 fancy design

時間: 2008/02/16
主題: 仍在旅行中:設計與建築 by Andy, 方禾設計 Atelier Cube

時間: 2008/03/23(出席10人)
主題: 認識財務報表 Show Me The Money by lerler, 人妻媽媽樂

時間: 2008/04/19(出席17人,含未成年少女乙枚
,啾~
主題: 爵士聆聽新思維 by Michael, 奇摩知識家爵士達人
分享: 王家衛三部曲 by meg + 蜜月夏威夷 by 睡美人



五、相關補充:附上兩篇之前的討論。其中,更顯難能可貴的當屬由Moby提供的第2篇心得建議。可貴之處,不只是因為其文內容之充實、條理之清晰、態度之誠懇、情感之熱切,最最難得之處尤在於其文證明了我們所熟悉的Moby…那個在沒有爵士樂、咖啡,以及抽煙夥伴出現在活動現場之前,每每總會入定冥想的Moby(不,沒有冥想,她們基督徒不玩那套!)不是入定,絕非冥想,更沒有打瞌睡~是的,絕非瞌睡,否則他怎能寫出這篇情理兼備、文氣暢達的心得?因此,在此也呼籲大家:今後請將這類看似酣然入睡、實則深度參予的友情之舉,回報以微笑之嘉許!(因此我們也絕對應該再次慎重考慮Moby所提出過的活動名稱:摩比與豌豆,Amen~)


1. 我跟Moby還有Andy之前對於活動內容的mail討論。


SAM:
今晚新聞看到一則專長交換的網路現象,心想談談會的精神不也是一種專長交換?

我覺得以物易物/專長交換...等透過網路平台進行各種有形或無形資產的交易行為,也會是一種網路2.0"互利/共享"精神的可能延伸之一?


Moby:
的確啊,我在第一次活動的感想就說到過:
...一人學習眾人共享...
...畢竟個人的時間有限,無法去接觸太多領域(即使有興趣或有需要),所以藉由每個人分享自己專業跟興趣的領域,能夠擴大彼此的視野。...
...每個人將在這群人之中,只有自己能提供的東西,提供出來。...

人與人之間的交談,本來就存在"交換"的性質,
網路,可以"擴大"這種交換的對象範圍,
有計畫的活動,則是有機會"深化"這種交換。


Andy:
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把每個人的專長領域及興趣整理一下,
至少讓我們知道現在的參與人員能夠提供的東西?


2. Moby針對「建築人的回顧與展望 」 所提出的心得建議。

關於本次活動,根據我個人觀點,分別就主講部分以及討論部分,有以下看法。

一,主講部分:
本次王老闆的主講,稱的上精彩豐富又有趣,只是跟我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。
關於本活動,我本來的想法是,一人學習眾人共享。
畢竟個人的時間有限,無法去接觸太多領域(即使有興趣或有需要),所以藉由每個人分享自己專業跟興趣的領域,能夠擴大彼此的視野。
但我所期待的不只是分享,還希望不論是主講者準備的過程,或是聽眾聽的過程,都能夠多帶點學習的成分。

下面我舉一些可能的講題跟內容當例子,說明我的看法:

展場設計專案講解
從一開始跟客戶接觸,到設計,到提案,到成本計算,到施工流程,到所使用的各種材料等等。
這些對於不是做這行的人,是很難接觸到的細節。

遊記
除了照片分享,還可以簡介個國家的近代史,目前政經局勢,社會文化觀察。
有這些補充說明,會讓照片顯得更有"感覺"。

產業分析
國會運作方式,地方派系勢力分佈,台灣時尚界內幕,台灣軟體產業的趨勢,台灣藝文界生態,諸如此類。

個人興趣
鋼彈史及機種介紹,建築史及目前趨勢,腳踏車保養維修DIY,諸如此類。

讀書心得
如果是小說類,那絕對不能只是把內容講一次。
如果是非小說類,那把各章節重點講一遍也不錯。

結論是,我期待主題的兩個方向:
1.每個人將在這群人之中,只有自己能提供的東西,提供出來。
2.自己設定一個主題,花一兩個月去研究,將結果分享出來。


二,討論部分:
個人覺得太空泛了點,可以試著更具體一點。我實在不太喜歡"去做就機會,沒做一定沒有"之類的結論。
Sam所提的,主講人事先提出問題,是個好方法,然後討論時可以每個人提一個方向,讓主講人後續再去評估可行性。

例如以上次問題為例,我想到三個:

認養公園設計
首先去瞭解相關法律規定,看對於認養的公園,可以做些什麼?
一般至少可以放個牌子上面寫認養公司的名字,這就是個可以做設計的地方。
另外或許還可以放裝置藝術?甚至可以整個改造?
確認之後,公司去認養個公園,這除了可以做公司形象,好像還可節稅。
之後再去爭取幫別的公司設計認養公園的機會,初期可以用免設計費當誘因。

出國比賽
世界上永遠有各種設計比賽,像這次北京奧運的識別圖案還是什麼的競賽,就是一個在大陸開設計公司的台灣人拿到的。
參賽如果得獎,固然是讓公司更出名,也可以讓大家知道,王老闆果然如他自己認為的是天才!
就算沒得獎,也可以提昇公司的設計實力,也讓員工在無聊的案子之外,有發洩的地方。

爭取做國外展場的機會
台灣目前的生態,短時間之內可能無法改變。
但是台灣公司出國參展的時候,對設計的要求或許會跟在國內不同,會更有發揮空間。
在國外參展的時候,也有機會爭處國外客戶。
簡單來講,台灣太窄,要走出去!


三,結論:
沒什麼結論,反正才剛開始,第一輪大家還是就照自己預定的方式去搞,之後再看看吧。




最後,恍然發現自己並不會使用分隔線... 在此歡迎十方善心大德不吝惠賜指導,請告訴我怎麼搞分隔線吧,感謝~

4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美少女夢工廠

台九SAM 提到...

試問戴林老師:美少女夢工廠 應作何解,感謝!

方禾設計 | Atelier Cube 提到...

應是呼應您所提未成年女娃一枚吧

lerler 提到...

美少女開放贊助養成基金乾爹名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