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

[嘴砲] 海角三排十五號


劇情有洩漏到,還沒看過的別點進來!

海角七號實在是太難看了。
到底有多「難」看?排了三間戲院N場場次都看不到,幾乎到了再買不到票就要生氣的地步。而第三間雖然好不容易讓你買到,卻還是前三排側邊的「VIP精選座位」!(更扯的是,我們前面,也就是傳說中的側邊第二排座位,竟然也有人買~)不曉得有幾萬年進電影院沒看到這種鳥座位了,而且還是所謂的「國片」,其實,心情是相當複雜的(不過以暗自竊喜居多,嘿嘿),在這麼艱困的角度下看過卻仍然感受到其中的影像魅力,看過沒人說不好的口碑果然也會在我口中持續下去。

感想是,整個很台。從票房(一窩蜂似)風靡的方式、故事內容,到視覺影像,海角儼然是極為台灣味的符號。我認為海角擁有相當「心機」的策略,透過日語旁白以及日人影星的角色來「提昇」與「國際化」,效果的確也相當受用。故事背景是我相當喜愛的近代台灣史,事實上,從我知道本片的最初,完全是因為朋友傳給我一則短片,某個想集資拍攝霧社事件的概念,那個導演就是魏德聖。基於毫不理性的情感因素使然,我對於台灣近代史擁有相當濃厚的興趣:不到一百年內,在土地上發生過種種的過往,在我腦中交織出迷人多采的意象。沒想到真的有導演願意取材拍攝,更讓我大為期待。只可惜資金只夠製作預告片的長度,也因此海角的成功,對我來說,更大的意義其實是距離《賽德克巴萊》的實現又更接近了一步。在此又看到了導演的另一步「心機」的策略:策略性透過商業片來作為引子,資金上以及題材上都是。

海角迷人的地方,除了大時代的憂傷基調之外,尚有許多構成普羅商業片的基本要素,好比:滿溢的笑點、沒有任何角色往生,以及刻劃細膩、個性豐富的眾生相。我始終喜歡壞性格的人們,那些可惡與可愛往往緊鄰著一線之隔的人性,其實跟每個我們自己並沒有兩樣。電影本來就是以假為真的、美化的謊言、視覺的騙局,片中許多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而難以忘懷。茂伯就不必說了,一舉一動都牽連著劇情的推展(自始至終都深信他是「月琴國寶」啊);此外還有(馬如龍飾演)代表會主席的「台灣男人味之鐵漢柔情」、(麥子飾演)古靈精怪的少女、(民雄飾演)脾氣火爆卻真性情的交警... 片中充滿了這樣形色各異的人物,以及隨手拈來的爆點台詞,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段落,卻隨著劇情的推展而漸漸交織出主軸的厚實與多重呼應,我想這些都直指了一部作品是否好看、引人入勝的戲劇本質,也是海角此次能重重席捲國片風潮的眾多原因之一。

恆春的「不來梅樂隊」,超愛這種雜牌軍的感覺。

雖然騎了半天的單車後看的電影,出了電影院又騎回內湖已經快十二點,但情緒的起伏還是讓我熬夜到兩點多。對我而言,海角在戲裡戲外都有許多讓人思考的觸點... 很沒有脈絡的扯了這一篇,仍然推薦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進一趟電影院(但希望你們能有好的座位欣賞),看過的朋友也歡迎一起留言打嘴砲(不過癮就自己開一篇文吧),畢竟,這可是「國寶捏」!

其實,他真正的國寶技是北管,並不是月琴... 所以說電影是說謊的藝術啊

最後,附上再沒有人性的禽獸讀了也會動容的情書內容,以及《賽德克巴萊》的預告片段

沒有留言: